全国服务热线:

028-86621116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博棋牌 >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21合规调查丨微信群里的PDF罪状录:吃瓜与恶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3-12-13 14:09:44 发布来源: 安博棋牌

  一份长达63页的PPT文件出现在微信群里,“xxx大学”、“出轨”、“警惕”等字眼赫然在目。点进文件,清晰罗列着摘要、目录、时间线,并配以当事人的身份、生活照、聊天记录……

  李力(化名)不是第一次在微信群里看到爆料文件,但依然对这份PPT里事无巨细的信息感到惊讶。

  揭开普通人隐私的爆料文件在互联网疯传。2021年,某公司CEO做65页PPT指责网红女友脚踏两条船,登上微博热搜。近期,男子以63页PPT控诉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女友出轨,交个朋友副总裁的七宗罪被写成60页PDF。网友们一边感叹曝光者的用心和被曝光者的不德,一边四处求“瓜”,甚至愿意付费下载文件。

  搜集爆料PDF文件的网站站主詹姆斯(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初随手创建的网站,第一天访问量就达到了十万。

  无论是受害者想要声讨公道,还是围观者想当道德判官,似乎都是正常的人性反应。但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如果人人都试图以“曝”制“暴”,只会进一步流失社会的信任感,徒留流量狂欢。并且其中,还牵扯到一系列更为现实的隐私侵权、违法传播、网络暴力等法律问题。

  “瓜田” 是最早搜集、上传爆料PDF文件的一个海外网站。现任站主詹姆斯告诉21记者,大概一年前,创站站长注意到身边的留学生常看微信群里的爆料文件,于是花了四、五个小时搭建网站,把搜到的PDF文件逐个粘贴在网页上,“一个很粗糙的产品就上线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粗糙的产品”上线一天后,页面浏览量就达到了十万;不到一周,浏览量破百万。詹姆斯非常惊讶,因为本地留学生基数不大,一天能有一万浏览量,就算比较大型的博客了。

  “最主要的一点是好读。”詹姆斯说。一份标准的揭私文件以PDF或PPT为格式,像学术论文一样,有摘要、目录、章节、时间线,能够清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而大量的细节信息,比如当事人的身份、性格、聊天记录、截屏,增加了文件的说服力和可读性,让看客可以“一站式吃瓜”。

  另一特点则是娱乐化。21记者点进数个类似“瓜田”的海外平台,大部分PDF文件的内容是情感纠纷,一般带有“渣男/渣女”、“劈腿”、“海王”等关键词。“有些标题会取得比较有趣,比如xx小王子,内容也有文采,早期吃瓜文件就是这样火的。”詹姆斯补充。

  在所有娱乐化因素中,软色情是最大的噱头。拿曝光出轨的文件来说,不雅的聊天记录、录音、照片往往是重要论据。在控诉西安外国语大学某学生的63页PPT里,男方为了指控出轨,详细曝光了女方与性相关的聊天记录,内容长达数十页。

  这样的PPT式爆料文件,私域性质强,一般始发于微信群。比如,詹姆斯告诉21记者,留学生圈子小,以学校为标题并在校友群传播文件,虽然少有人接触过当事人,但“有一种事情就在我身边发生的感觉”。21记者浏览海外的爆料平台时,发现已经有平台将文件分类为美区、欧区、澳区、亚区,甚至能直接按学校名称检索PDF。

  留学圈内的传播链条,可以当作一个典型样本,了解爆料文件是怎样一步步扩散的。“(曝光者)首先把PDF发在微信群里,一般一个群能有几百人,至少能传五六个群;然后传到了留学生公众号,一篇文章浏览量估计能高到几万;三手传播,就是吃瓜的平台。”詹姆斯说。

  詹姆斯还和记者说,传播上游的微信群一部分是熟人群,另一部分,则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平台和公众号自建的本地化社群。

  根据李力在国内的观察,许多爆料文件明显是学校或企业内部的举报文件,一般涉及失职、道德作风问题。而后,文件主动或被动地流入微信群里,通过行业内的八卦公众号提高可见度——尽管这类公众号很少直接传播爆料文件,但通过描述整起事件,会让更多人想要搜索。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指出PPT式爆料文件容易从私域“出圈”的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化媒体具有自我繁殖的内在冲动,像微信这样的平台,本身也并非完全封闭;二是,对各种与商业利益相关的力量,愿意利用爆料文件自带的流量、关注度,会尝试扩大传播声量。

  “瓜田”的创始站长,在网站上线不久后就主动退出了网站。他在一则声明中解释:“一周不到超过一百万的访问量让整件事情变了味。这个运用窥私欲,爆料大尺度八卦事件的增长点,实在没法让我接受。”

  窥私、八卦并不新鲜,但相比八卦,PPT式揭私文件看起来更像一份裁判文书——摆证据、给结论、求评理。几十页的PPT如同搭建了一个微型法庭,有人需要控诉舞台,有人乐于当陪审团。

  作为站长的詹姆斯,需要将爆料文件的内容重新编写进网页里,“一个PDF能看五、六遍,应该没有人比我看得更仔细了。”看的文件越多,詹姆斯越意识到大部分文件的可信度存疑。

  “真假参半的文件我见得多了。就算写进PDF的内容全是真的,那又怎样?文件视角是非常主观的。人都不想展现自己不好的一面,只要选择性地摘掉一点内容,误导作用就足够大了。” 詹姆斯表示。

  但条理清晰的“论文体”格式,让围观者往往难以意识到这一点。大部分人没有动力和时间,像詹姆斯一样研读文件的每一处细节,李力通常只看摘要部分,略过大多聊天记录。当被问到是否会怀疑真实性时,李力的想法是“明星八卦可能有公关费,普通人没有动力编造这么多细节。”2021年,被指控出轨的女方在微博表示曝光自己的65页PPT内容不实,许多网友在评论区回复:“PPT的内容太过细致,不像假的。”

  在詹姆斯看来,这种文件更像曝光者的一言堂,“PDF一发,对方就没有辩护机会了。”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告诉21记者,PPT式爆料文件存在两类法律风险: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爆料文件捏造事实,涉嫌侵害名誉权;就算内容属实,此类曝光信息往往含有他人姓名、肖像、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也含有关乎他人私密通信内容等隐私,擅自公开,属于典型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夏海龙尤其提醒,个人间的聊天记录关乎私密通信,擅自对聊天内容截屏,一旦泄露,都可以被认定为侵害隐私。在上文提到的65页PPT指责女网红出轨事件中,男方用技术方法恢复女方的微信聊天记录,最后被警方认定“散布他人隐私”,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6日。

  记者检索到,在此前的司法判例中,描述交往细节的文字照片、书信内容、私下对话视频,法院都曾明确判定为个人隐私。任何内心不希望被外界知悉的“隐秘的角落”,都可以被法律视为受到保护的领域。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21记者指出,私下场合、私人语境的言行举止,当事人出于信任袒露,无法预见有朝一日可能被公之于众。一旦随意揭露朋友、恋人或家人之间的私下交谈,最容易伤害的莫过于社会信任感。

  当一个人遇到背叛或伤害,想要声讨公道,寻求舆论审判,希望对方“社死”,似乎是能够理解的人性。从结果上看,人们普遍期望用PPT式爆料文件获得道德制裁,提高社会对道德失范行为的认识。许多曝光者会在爆料PPT中使用“约束”、“避雷”、“提高警惕”等字眼。

  此前的一项社会实验,足以窥见网友对爆料文件的复杂态度。实验者伪造了一个新微信号和一份爆料PDF文件,文件发到微信群的一天内,微信就达到了82个新好友的申请上限。其中,约20%的人夸当事人漂亮、想交朋友,11%的人辱骂当事人,4%的人知道真相后仍未停止羞辱。

  王四新告诉21记者,道德审判可以彰显自己的正义感,一旦网友找到了共同愤怒的群体,很容易让某些敏感信息的披露演变为一场网暴。

  另一方面,王四新也坦言,靠PPT式爆料文件让当事人完全社会性死亡、完全没有办法在社交圈立足,不太容易按曝光者预想的方式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有些不道德行为不一定会遭人唾弃,许多人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这种流量让不道德行为能获得经济效益。”他更担忧的是,爆料文件攫取的关注度反而助长了这种行为,鼓励流水线式生产类似信息,成为商业变现的工具。

  詹姆斯同样告诉21记者,越来越多收到的爆料文件“一眼就假”。这样的文件往往没有完整的事件经过,或者事件只需要一两页纸就讲完了,却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信息透露得巨细无遗。

  需要注意的是,PPT式爆料文件不仅仅只有劈腿、出轨等私德瑕疵内容。21记者浏览的数个海外爆料平台都提到:“海外的留学生并没有有效途径来表达他们遭遇的荒谬事和人,包括租房、心理暴力、甚至身体暴力。”国内流传的一部分爆料文件也指向性侵、商业欺诈、学术不端等危及公共利益和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真正缺乏救济途径的受害者,PPT式爆料文件的泛滥和引发的流量狂欢,会促进挤压他们讨论、求助的空间。

  监管部门在2017年就注意到了微信群的生态问题。根据网信办《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联网群组传播法律和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禁止的内容信息。换言之,如果在微信群中传播侵权、涉黄等文件,群主可能要承担独立、连带或补充责任。

  传播者也面临法律风险。夏海龙指出,“在信息失实或自己不能确定信息真伪的情况下,不应传递信息,否则即应对他人权益受损承担一定责任。”

  对于敏感信息可能引发的网暴,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相关责任:在信息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恶毒攻击、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隐私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罪定罪处罚。

  不过,出于微信群和PDF内容的隐蔽性、难监测性,此类爆料文件往往层出不穷。王四新建议,“无论是公开信息的主体,还是参与传播的网民,应该自觉建立尊重他人隐私权的意识。不是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发,也不是什么样的事情都值得拿来公共讨论的。”

  朱巍再次强调建立程序正义的意识。他认为,如今互联网弥漫着不信任感,一项共识应该是:不用一个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去回应另一个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

  “尽管程序正义可能离实质正义有一定距离,但维护程序正义,甚至苛刻地维护程序正义,会是一件让社会大多数人受益的事情。”朱巍说。

友情链接 安博棋牌 安博娱乐登陆官网 安博APP下载地址
-->
Copyright© 安博娱乐登陆官网_安博棋牌APP下载地址 © 2019-2020 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0407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