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领域,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内容之一,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进一步明确并逐渐完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体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市场经济是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为了获得利益而选择生产和经营行为,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生产要素。无论是自有生产要素还是他有生产要素,因为使用,就必须支付要素报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都受到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要素的所有者总会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要素发挥作用,会凭借自己所拥有的要素寻求经济收益,要素收入是要素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这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和自然行为。要素收入表现为要素价格。
市场经济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哪种要素成为商品生产的要素,其价格如何,主要根据商品生产的需要和市场供求状况。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总是可以依据商品价格和市场供需状况自主选择生产要素及其数量,根据公司生产状况和价值实现状况,评判生产要素在生产和经营中的贡献,从而确定某种生产要素价格。由此可见,要素价格是要素流动、供求关系和要素贡献的反映,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所以,“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随着经济的时代变迁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外延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从劳动、土地、资本到知识、技术和管理,再到数据要素等。知识经济和数字化的经济时代,知识和数字俨然慢慢的变成了商品生产和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不同经济时代,不同生产要素的地位和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或贡献是不同的,依据不同时期、不同生产要素的市场贡献赋予其不同的报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和客观事实,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一个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分配制度隶属于所有制关系。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和多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分配的方法的多样性;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生产要素所有者必然要获取要素收入,而且必然要获取与要素贡献相匹配的收入水平,这是实现生产要素使用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只要没有实现单一的公有制度,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就具有社会实践基础和客观现实依据。
所以,现阶段我国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制度,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符合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实际的内在规定,也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又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分配上的体现。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发达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高,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因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不存在任何个人凭借对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拥有并藉此获得非劳动要素收入,劳动者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别无他径。所以,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分配关系上的实现,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规定。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基础薄弱,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发展的所有制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在分配领域必然要求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分配结构。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坚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表明,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不可否认的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需要与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实现价值创造,而且非劳动生产要素会跟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日益丰富,技术方法会日益发达。但是,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劳动者及其劳动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其他的生产要素都一定要通过劳动要素而发挥作用。自然条件优越的生产要素,只有在劳动要素的作用下,才能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生产要素,它们首先是劳动者过去劳动的结果,是物化的劳动,同时它要由劳动要素来进行组合、使用从而进行价值创造。所以,劳动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承认劳动要素主体地位的分配制度,是对劳动要素地位和作用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真实的情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那么,在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就难免存在剥削现象。这种有限度的阶段性存在的剥削,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而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现象则无论何时、处于何处,都会阻碍生产能力的释放,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确出现了偏差,从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国际警戒线的实况即可说明问题。贫富差距悬殊有悖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制度环境下,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问题的有利措施,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只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结合完善的财税政策,才最大有可能减小非劳动之外要素收入带来的收入差距,从而鼓励劳动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既坚持了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又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经济实践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色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铁律。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必然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又一定要遵循经济规律。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在一致性的体现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二者之间并非顾此失彼,而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首先,劳动要素是生产要素的构成元素,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其他要素只有被劳动要素组合才能成为生产的要素,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所以,劳动要素和其他非劳动要素构成生产要素的统一体。其次,市场机制要求依据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自然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要素也必须依据其贡献进行分配。所以,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一致性的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机制,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又遵循了经济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包含这样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基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除了再生产劳动力生理需求所决定的价值外,还包括社会和历史因素。一般而言,劳动力的价值应当与一定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按劳动技能分配。劳动技能可以用劳动者所承担劳动的复杂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准体现,复杂程度和技术水准高的劳动理应获得高劳动报酬。三是劳动转化带来的收入,主要指企业产品价值实现后所产生的收入。
从上述按劳分配内涵的角度,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主要体现为基础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或奖励工资等,它既涵盖了劳动要素收入,也涵盖了劳动贡献收入,还突出体现了市场要素对收入的影响。如此,劳动收入能够产生正效应, 它有利于消除部门内部因体制差异带来的劳动收入差距问题,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更加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目的是追求分配效率。按劳分配的效率是劳动者能够人尽其才,劳有适薪,薪适其劳。提高按劳分配效率的重点和关键是要对劳动贡献做出准确评判。在竞争环境下,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据市场和经营状况对不同劳动的贡献进行判断,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市场经营者自然和必然的行为。而在缺少竞争的环境里,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劳动贡献判断的偏差,产生按劳分配失衡或失序的问题,以此来降低按劳分配的效率。
按要素贡献分配和按劳分配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核心是按劳分配,这决定于劳动要素在整个生产要素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不是排斥非劳动要素收入,而是强调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比例和合理增长机制,防止劳动要素受到侵占的现象。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符合生产力发展实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符合发展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本质,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统一的分配机制,是极具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参考文献略)
[本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L18AKS001)、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的方法研究”([2019]21171)、国家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政治哲学研究” (19BZX00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资本’实践的合法性研究” (16YJA710014)的阶段性成果]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并关注和传播“中国发展观察”微信公众号(ID:ichinado),我们会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原标题:《智库论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