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产权制度是指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具体化和经济制度结构中的一个运行层次。它通过发挥其激励和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收入分配功能影响企业行为和微观经济运行。产权制度的作用有:①产权制度通过权能分解和相应的利益分割对经济当事人产生激励作用。②任何一种产权都是有限的。产权制度确认和保证经济当事人可以在某种范围或以某种形式做什么和得到什么的同时,也界定了他们的权能和利益的边界。③产权制度通过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调节微观经济运行。④产权制度通过收入分配功能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我国的现代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是产权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使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c:v。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逐步的提升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答: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种原因是具体劳动,即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的过程、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即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没有人们的具体劳动,也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便没办法生存,社会也就不有几率存在和发展,具体劳动是一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在自然经济社会和在未来的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3)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但是它们考察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考察资本循环,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的考察,主要是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的阶段和要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连续循环一定要具有的条件;而考察资本周转,则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考查,分析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工人拿去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但劳动力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答: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答: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这类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它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纯粹流通费用所要得到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 劳动生产率也称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②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取决于各种经济和技术因素。如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劳动组织是不是合理、生产设备的组合和效能、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等。劳动生产力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量却不会变,因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虚拟资本自身没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
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广泛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③在社会标准化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答: 货币流通规律也称货币流通量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将其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上述公式可改写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一赊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一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答: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它与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否磨损无关,因而又称精神磨损。造成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有以下两种原因:①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
答:(1)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m=m/v。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深。
答: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出现后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由资本主义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构成。从本质上说,商品是按照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的。但是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同量资本推动的劳动量是不等的,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同,从而利润率不同。由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资本便不断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答: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费用,是同生产的全部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系的费用,包括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和运输支出等费用。这类活动是生产的全部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所花费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所以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随着商品的售卖、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这部分支出就会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并可获得平均利润。
【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2、2015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2010、2018研】答: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的不一样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超额利润构成的。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I)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II)。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优劣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增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