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居民西拉雅族“ 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 台”字作为简称。 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 岛夷”; 秦朝称“ 瀛州”; 三国时期称“ 夷洲”; 隋朝至 元朝称“ 流求”。明朝中期今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号许多,如“ 鸡笼”(指台湾北部)、“ 北港”(台湾西部滨海的通称)、“ 大员”、“ 台员”、“ 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区域邻近),官方称为“ 东番”。 郑成功改称“ 东都”,后郑经改为“ 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 台湾府,隶归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因为物产丰富,又称“ 宝岛”。台湾区域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 中华台北”。葡萄牙人称台湾为“ 福尔摩沙”( 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的首要称号。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 高砂”、“ 高砂 国”、“ 高山国”。
传说史前时期台湾史前时期台湾同大陆的根由深沉而长远。远古年代 台湾与大陆 相连,约几百万年前因为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构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别离。 台湾前期居民中大部分从我国大陆 直接或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 左镇人”。 左镇人和 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联络,同属我国旧石器年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曾经从大陆经由福建翻山越岭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前驱。台湾前期居民中还有少部分归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 矮黑人和归于琉球人种的 琅峤人。上述台湾前期居民是台湾原居民族(高山族)的先人。
夏商时期台湾归于神州中的扬州。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前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爽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抵达 夷洲(今台湾), 是我国大陆居民使用先进的文明 常识开发台湾的开端。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 临海水土志》具体记载了当时台湾的出产和日子形状,是国际上对台湾最早的记叙。
隋代大陆和台湾的触摸增多。 隋炀帝曾3次派 朱宽、陈棱等人前往 流求(今台湾)。
9至10世纪的 唐末宋初开端有 汉族 人久居 澎湖。 宋 元 时期 汉族 公民在澎湖已有适当数量。汉人开辟澎湖后开端向台湾开展,带去先进的出产技术。
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统辖,并派兵戌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络日渐频频。
元朝逐渐加强对台湾的办理。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从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尽管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区域的初次官署设置。
明朝初期仍设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施行 海禁而废弃,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1563年考量滨海治安等要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明朝今后大陆与台湾的公民交游不停。永乐年间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逗留。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端大规划移居台湾,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开展以极大推进。当时福建人颜思齐、 郑芝龙为抵抗官府欺凌率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 交易,一面安排 装备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
1628年闽南大旱,大众无以为生,郑芝龙安排哀鸿数万到台湾开荒久居,各地逐渐构成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大规划开发时期。荷兰、西班牙殖民控制时期台湾荷西殖民时期跟着15、16世纪的 地理大发现,国际进入 海权年代, 欧洲新式的 海权国家纷繁往 亚洲拓宽实力。1624年归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树立与我国、 日本交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
1626年至1642年 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吞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赶。 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构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控制的中 心,为添加米、 糖等农作物产值招募福建滨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 开垦。荷兰殖民者实施强制控制,把 土地据为已有,强逼公民交纳各种 租税,掠取台湾的米、糖,将其收买的我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 赢利。荷兰殖民者的控制激起了台湾公民的抵挡。
1652年 郭怀一领导了规划最大的一次装备 起义,虽终究被,但标明荷兰殖民控制已呈现危机。九年后他们合作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赶荷兰人,克复了台湾。 明郑时期明郑时期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1624年生于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早年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因进攻 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谋划驱赶侵据台湾的荷兰人,克复疆土。
1661年4月, 郑成功留下部分军力护卫厦门、 金门,以大明招讨大国姓爷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 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动身,经澎湖向台湾进军。 4月30日郑军在鹿耳门(今属 台南)登陆,在民众活跃 援助下与荷军打开屡次激战,终究将 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揆一和残敌围困在 热兰遮城内。郑成功在致揆一的“谕降书”中严肃指出:“然台湾者,早为我国人所运营,我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围城9个月后,台湾长官揆一于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签字屈服。至此我国公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吞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后改赤嵌楼为承天府,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慰 司,总称台湾为东都,后郑经改称东宁。为留念故乡改称热兰遮城为安平镇。一起实施屯田方针,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各地大力开荒,在南部和西部构成一大批村镇。 郑成功后仅4个月即病逝,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前后管理台湾22年,奖赏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开展交易,开办书院,改善原居民的农业出产方式,推进经济、文明快速地开展。 明郑晚期台湾人口已近趋20万。清朝时期明郑政权晚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坚持状况,逐渐演变成当地割据政权。
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宝穴(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主张进犯,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控制之下。
1684年(清 康熙二十三年), 清朝设置 台厦道,台湾与 厦门共署,设一 府三 县,置台湾为一府,称台湾府,府治设在今台南,下辖台湾县(今 台南)、凤山县(今高雄左营)、 诸罗县(今嘉义), 隶归于福建省,道署设于厦门。 台湾从头归入我国中央政府 的一致统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明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络愈加亲近,成为国家一致全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727年, 台厦道分出台湾道, 道署移至今台南,设一府四 县二 厅。 1811年,不包括山地的 原居民族,台湾居民已超越200万人,多数是来自福建、 广东的移民。 移民很多开开荒地,使台湾成为新式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供给很多稻米和 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经济得到适当程度的开展。此刻台湾与 福建、广东交游非常亲近,中华文明愈加全面地传入台湾,台湾成为了“糖谷之利甲天下”的我国宝岛。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侵犯锋芒直指我国, 我国边远地方危机四伏,而台湾战略地位显要,成为英、美、日、法等列强武力侵犯的要点。因为西方列强强逼我国敞开 通商口岸,1860年起台湾(今台南安平)、 沪尾(今新北淡水)、 鸡笼(今基隆)、 打狗(今高雄)相继开港。开港后,台湾洋行林 立,茶、糖、樟脑赚取很多外汇,影响着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变迁。 明治维新伊 始,日本建立“开疆拓土”的侵犯总方针, 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方针。
1874年5月,日本以琉球漂流散在台湾被杀为托言侵犯台湾,10月中日签定《 北京专约》,尽管清政府对日本作出退让,但《北京专约》仍标明我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犯扩张,首选的方针即为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也暴露了日本强占台湾的野心。尔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主张。
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烽火扩大到我国东南滨海,侵犯方针首指台湾,使得刘铭传被清政府从头启用派往台湾。 刘铭传率部抗击法军,成功捍卫台湾。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 于1885年(清 光绪十一年) 将台湾从福建省分出升格建立台湾省, 成为我国第20个行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
1887年台湾建省行政工作完结,下设三府十一县三厅一 直隶州, 省会设于彰化县桥孜图(今台中),1894年 省会移至台北。 刘铭传在台湾活跃推广 洋务运动,整理田赋,添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起电报线,建立邮电总局,制作 铁路;购买 军舰,增设炮台,建立机器局自造 兵器;建立煤务局,装置新式采煤机器;建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建西书院、 电报书院,培育建造人才。台湾现代化工作发展颇多,在马关割台前已是我国 现代化最前进的省份之一。回来搜狐,检查愈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