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8-86621116

肉类

国家喊你来“减肥”!从 “三代胖墩” 到 “全家甩肉”:享“瘦”秘诀大曝光!

发布时间:2025-08-11 09:39:58 发布来源: 安博棋牌

  暑假过了大半,不少孩子把日子过成了“空调房+零食堆+屏幕前”的循环,体重秤上的数字也随之蹿升。你发现没?孩子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往往是全家的饮食上的习惯在拖后腿:冰箱里塞满雪糕,客厅总飘着外卖香,谁又能独善其身?

  2024年6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特别强调家庭是健康管理的最小单元,因为体重管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一块儿来看看这几家分享的体重管理小故事,和专家传授的体重管理实践经验,希望更多家庭能将体重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全家一起动起来,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拥抱身心健康的幸福人生。

  12岁的轩轩是个小胖墩。他平时最爱的就是炸鸡、汉堡、薯条这类高热量快餐,还有各种碳酸饮料和甜品。每次吃饭,他总是把蔬菜挑出来放在一边。不仅如此,轩轩还特别不爱运动,放学回家就窝在沙发上玩游戏、看电视,周末也不愿意出门。

  久而久之,轩轩越来越胖,肥胖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轩轩在学校跑步总是最后一名,上体育课也经常气喘吁吁,体能测试多次不达标。因为体形较胖,他慢慢的变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玩耍。很多同学也因此歧视、排挤轩轩,不喜欢和他做朋友。最后,轩轩不得不休学在家。

  面对轩轩这样不爱运动、挑食的小胖墩,需要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同时入手,循序渐进地改变他的生活小习惯。家人决定与他共同改变。

  饮食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制定健康食谱,妈妈引导轩轩把爱吃的炸鸡改成空气炸锅版,爸爸负责将碳酸饮料替换成凉白开加水果;轩轩还和妈妈一起把胡萝卜、黄瓜切成小兔子造型,全家在厨房分工协作,让他在参与烹饪中爱上蔬菜。

  运动上:父母不再强迫轩轩锻炼,而是把周末变成“家庭运动日”,爸爸陪他到公园里骑行,妈妈和他一起玩飞盘接力。很多时候,全家人会像做游戏一样运动。比如平时放学后,父母会和轩轩比赛跳绳,约定每累计跳绳100个就一起看一场电影。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轩轩慢慢养成了健康习惯,体重逐渐下降。不仅如此,父母的身体也更加健康了。在全家人的陪伴下,轩轩变得开朗自信,不仅重返了校园,还主动约同学一起玩耍。

  李女士怀孕后,家人把她当成重点保护对象,每天变着花样准备各种滋补美食,生怕她营养不够。李女士自己也觉得,多吃点儿才能让宝宝长得更健壮,于是胃口大开,正餐之外还不时加餐。

  结果,她的体重在孕期一路飙升。产检时,医生看着她的检查报告严肃提醒,体重增长过多,不仅容易引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还会增加顺产的难度和风险。直到这时,李女士才后知后觉地慌了神,意识到孕期饮食并非越多越好。

  对于孕期体重管理,要遵循科学原则,在保证母婴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家人决定与李女士共同制订计划,一起行动起来。

  饮食规划:丈夫带着李女士一起查阅孕期营养资料,根据孕早期、中晚期需求调整食谱。到了孕中晚期,婆婆每天为她熬制低脂鱼汤,丈夫则全权负责采购低糖水果。不仅如此,全家吃饭时主动避开高糖甜点,陪她一起吃粗粮主食。

  适度运动:每天晚饭后,有时候是丈夫陪李女士在小区散步,有时候是婆婆带着她一起在家做温和的拉伸。每次产检,家人都会拿着体重记录和医生沟通,根据建议调整她的饮食量和运动量。

  王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体形偏胖。医生多次叮嘱,控制体重能有效辅助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风险,建议王大爷尽快行动起来。可王大爷总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几十年的生活小习惯哪儿那么容易改。顿顿离不开的红烧肉、饭后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的惬意,让他实在舍不得放弃。

  更让王大爷纠结的是,他控制饮食会让本就不算硬朗的身体缺了营养,反而会更虚弱。于是,明知体重管理对健康至关重要,王大爷还是迟迟没迈出行动的脚步。

  对于老年人来说,体重管理要最大限度地考虑身体健康情况和慢性病特点。为帮助王大爷,全家都加入了体重管理行列。

  饮食调整:子女认真阅读慢性病饮食指南,做饭时主动少盐少油,儿媳每天变着花样用豆腐、鸡蛋做高蛋白菜肴,孙子陪爷爷一起以蒸南瓜当主食,让他不再觉得控制饮食是一个人的事。

  运动陪伴:儿子每天清晨陪王大爷打太极拳,孙女放学后拉着爷爷在小区散步,全家把傍晚散步变成了“家庭聊天时间”。周末时,子女会带王大爷去公园看其他老人练八段锦,鼓励他加入,一起用陪伴打消他对运动的顾虑。

  一段时间后,在全家带动下,王大爷体重逐渐下降,慢性病症状也有所缓解。渐渐地,王大爷爱上了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了主导者。

  受访者 尹剑辉(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编委)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管理体重、守护健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动指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份指南,里面有8个核心要点,涵盖了体重管理的方方面面。

  有几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平衡膳食,总量控制”“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良好睡眠,积极心态”“目标合理,科学减重”;其他几个则很容易被忽视,比如“正确认知,重在预防”“终生管理,持之以恒”“主动监测,合理评估”“共同行动,全家健康”。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说这些内容。

  身体健康与否最直观的表现便是体重。太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太瘦同样危机四伏,常与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紧密相连。

  然而,许多人并没这个意识,觉得孩子胖一点儿挺可爱,懒一点儿也没关系。学校里,“小胖墩”扎堆儿;网络上,“白瘦美”成群。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可爱”和“时尚”都是以健康为代价的。

  有些孩子因为肥胖,行动迟缓、骨骼变形,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病早早找上门,还被同学歧视、排挤,难以融入学校生活。有些年轻女孩过度节食,导致代谢紊乱、月经不调等,甚至患上了厌食症,危及到生命。还有些人平时不注意饮食和运动,最后胖到了必须做切胃手术的地步,才回到正常状态生活。

  因此,树立正确的体重观念非常有必要。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区间。不要等到疾病找上门才后悔,那时可能已晚了。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胖一点儿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结果,有的孩子不到10岁就出现了胰岛素抵抗,有些甚至患上糖尿病。

  有些年轻人仗着年轻,天天胡吃海塞、熬通宵。他们以为健下身就能瘦下来,睡一觉就能补回来。直到血脂异常、血糖飙升,他们才惊觉年轻不是可以肆意透支健康的资本。

  不少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胖瘦无所谓,饮食不节制,运动跟不上,以前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现在又多了一高(高尿酸)。

  所以,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应该把保持合理体重刻进生活小习惯里。从准备怀孕时的体重调理,到孕期合理增重避免妊娠糖尿病;从婴幼儿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到儿童青少年期通过饮食和运动预防肥胖;从成年后平衡饮食与运动,到老年期控制体重预防心脑血管病,只有坚持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才能收获长久的健康。

  不少人对体重和腰围的变化总是后知后觉。殊不知,健康问题往往是慢慢积累的。只有平时多留意体重、腰围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才能早早调整,避免小问题拖成烦。否则,等有了明显症状再重视,可能就错过了最佳调整期。

  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说小李的肚子大了不少,他没在意。没多久,他在体检时查出高血压。这时再想控制,就得多花不少工夫了。在孕期,张女士没怎么关注身体变化,觉得怀孕后长胖是正常的。结果,由于体重增长过多,不仅自己出现了妊娠糖尿病,宝宝出生时也成了巨大儿。

  其实,主动监测并不难。家里放个体重秤,买个软尺,定期量一量,花不了多少时间。发现体重、腰围的不良变化趋势,先想想是不是最近饮食、运动不太健康,及时作出调整生活小习惯。要是调整了还没效果,或者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赶紧去看医生,千万别等问题变得不可逆了才后悔。

  守护健康体重,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役。每个人首先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家人的支持与监督就像给这场战役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能让健康管理更有力量、更易坚持。

  小林想减肥,可下班回家,老公买了炸鸡啤酒当夜宵,儿子抱着薯片在一旁猛吃,她忍了三天就跟着破功了。老周家则相反,夫妻俩互相监督、鼓励,带着孩子一起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女儿班里多是小胖墩、小眼镜,蕾蕾成了显眼的“另类”。

  饮食上,齐心协力打造健康餐桌。关于正餐,可以用杂粮饭替代白米饭,用清蒸替代油炸;关于零食,可以清空高糖零食,换成坚果、水果等。吃饭时,关掉电子设备,慢慢吃、聊聊天,避免过量进食。

  运动上,用趣味规则激发动力。可以制定运动任务和奖惩,比如成人每天40分钟快走(约1万步),孩子每天20分钟跳绳;未完成者负责洗碗拖地,完成者每周获得“运动勋章”,月底兑换奖励(如公园野餐)。能调整相应的生活小习惯,比如日常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周末用骑行、公园接力赛等替代外出聚餐。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计划,可以记家庭健康日志,周末一起翻看,互相点赞坚持;还可以每周选“健康管理员”,轮流监督大家。全家一起管理体重,不是为了达到多么严格的标准,而是让健康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

  体重管理不仅是对身体重量的管理,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家庭健康的守护。当体重管理融入家庭生活,从餐桌上的每一道菜到家庭运动时光,再到生活小习惯的点滴改变,收获的不单单是健康的体魄,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相互支持的家庭氛围。

  在这里,《婚姻与家庭》杂志郑重向大家发出邀请:让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体重管理行动,用健康生活方式书写家庭幸福篇章,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家庭力量。

  期待每个人都可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健康生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携手迈向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友情链接 安博棋牌 安博娱乐登陆官网 安博APP下载地址
-->
Copyright© 安博娱乐登陆官网_安博棋牌APP下载地址 © 2019-2020 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0407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