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一期“舌尖上的北京”,东来顺的羊肉和全聚德的烤鸭绝对是必选之项,早已成为北京饮食文化的象征。若要选出几种代表老北京文化的物品,荣宝斋的字画、同仁堂的中药和张一元的茶叶,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字号,定能勾起人们对北京的深刻印象。
然而,你知道吗?这些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当初险些走向消失的命运,它们之所以能够存活并延续至今,正是因为毛主席和陈云的深刻关注和保护。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历史翻开新篇章。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始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新中国的工业、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逐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作为新政府的重要经济推动者,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与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肩负起了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到第4年,北京市民间流传出了一些关于三大改造的负面言论。北京的侃爷们心直口快,讨论起时局时常说,“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时代的羊肉到社会主义时代根本吃不成了!”也有说法称:“社会主义只是大路货,许多以前有特色的东西都没了,大胖子买不到袜子,小孩买不到皮鞋。”
事情的根源在于,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公私合营,17963户私营工商业去参加了,这其中就包括了东来顺、全聚德等知名老字号。然而,经过公私合营后,东来顺的羊肉、全聚德的烤鸭等名优食品的质量却急剧下降。东来顺的羊肉变得难以下咽,全聚德的烤鸭也失去了原有的美味,而同仁堂的中药更是质量堪忧,随意混煮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民众的不满和批评声四起。
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下,这些言论的传播极具政治敏感性,如果事情发酵,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政治问题。然而,毛主席并没有急于发火,而是选择理解民众的感受。1956年1月25日,毛主席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特意提到这些流言,并将其转告给了陈云,请求他的意见。陈云表明了自己也听说了这样一些问题,并且通过走访基层做了详细的调研。
经过调查,陈云发现,老字号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制改造后,许多老字号的原材料标准和制作流程与工艺都大幅度波动。以东来顺为例,该店原先只用40斤左右的小尾羊,肉质鲜嫩,肉片切得薄而均匀,每个师傅一天切30斤肉,刀工精细。然而改造后,东来顺开始使用老山羊、冻羊肉等低质材料,而且切肉时也不再讲究工艺,只为提高产量。全聚德的情况也类似,烤鸭的选材标准大幅度下降,原本严格挑选、精心饲养的鸭子变成了由劳改农场提供的低质鸭子,烤制过程中也忽略了原有的精细操作,最后导致了烤鸭的质量大幅下降。
毛主席听完陈云的分析后,沉默了一会儿,并耐心地听取了陈云提出的处理方法。陈云建议采取四项改进措施:首先,取消统购统销政策,让老字号自行选择原材料和销售方式,并恢复老字号原有的管理体制;其次,设立奖惩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三,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把关产品质量,让内行领导内行;最后,从源头上加强对优质原料的供应控制,确定保证产品质量。
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当即表示同意陈云的建议,并要求落实。1月26日,会议结束后,陈云迅速起草了《对目前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应注意的问题的指示》,并立即付诸实施。自此,部分老字号恢复了传统的工艺,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民众的不满情绪得到了有效平息,这些老字号得以延续,成为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主席和陈云对于保护和传承老字号文化的重视不止于此。实际上,早在1953年新中国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改造时,就有关于是否保留老字号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有的人觉得,老字号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新中国应该摒弃这些“封建残余”,统一使用编号。然而,陈云坚决反对这一观点,他强调:“传统的老字号名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应轻易改变。”他认为,这些传统的商标和名称代表了中国工艺的精华,应当被保护和传承,而不是一律改为统一编号。
毛主席也十分赞同这一看法,他认为,这些老字号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必须珍惜和传承。1956年3月4日,毛主席明确说:“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应该一万年保留下来,我们的民族宝贵的传统不能轻易舍弃。”同年12月7日,毛主席再次强调:“瑞蚨祥、同仁堂这些名字一定要保存,王麻子、东来顺、全聚德也要永远保留下去!”
毛主席的坚定立场,为这些历史悠远长久的老字号保住了“命根子”,并确保了它们得以继续传承下去。随后,商务部对一部分传统手工业产品授予了“中华老字号”的荣誉称号,这不仅保护了这一些品牌的文化价值,也为它们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毛主席和陈云的努力,这些老字号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兴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广为世界所知。
例如,王麻子和张小泉的剪刀,瑞蚨祥的绸布、同仁堂的药品,东来顺的羊肉和全聚德的烤鸭,它们都是传统中国工艺的象征,至今仍在为全世界人民所称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